之前我们介绍过现代的雕塑发展,这次就介绍一些古代城市雕塑景观的发展吧,从古埃及到17世纪,雕塑景观在艺术史上一直处于主导,虽然在18世纪的大型城市雕塑景观要比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减少了许多,但到19世纪,城市雕塑景观又更加兴盛起来,尽管在空间方面的探索突破很少,但在城市街道、广场以及其他的城市公共空间里充满了雕塑景观设计作品,这一时期的题材多数以人物、人体雕塑表现为主。 在古埃及时期,有着许多庞大金字塔,它们既像建筑景观也像雕塑景观。它们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。在金字塔的旁边有神庙和巨型狮身人面像,它们共同显示着法老生前的“无上权威”以及死后的“灵魂不灭”,狮身人面像由一整块巨石雕成,其人面一般为其陵墓主人——法老的模拟像,把法老的头像雕刻在某种崇拜的动物身上,使其意味着法老是神的化身,将其当成祖先或神来崇拜,这样的形式始源于图腾崇拜,它被希腊人称为“斯芬克斯”。在古代希腊、罗马时期的城市雕塑景观中,对人的表现占主要地位,表现希腊神话和理想化是核心,城市雕塑景观风格质朴、典雅和协调。古罗马时期的城市雕塑景观注重宗教形式表现,宣扬帝王权威,重视功利性和实用性,重视宏伟形式和装饰效果。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雕塑景观以基督教雕塑、拜占庭雕塑、罗马式和哥特式雕塑的不同特点,体现了神秘与欢乐的风格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雕塑景观,是在人文主义思想下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,歌颂生活、歌颂英雄,表现对人的创造力的赞美,城市雕塑景观中充满了乐观与信心,如坐落在佛罗伦萨西奥里广场的由米开朗基罗创作的《大卫》像。巴洛克式城市雕塑是欧洲的主要风格,形式上有强烈对比,追求动感、夸张和豪华。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城市雕塑景观把古希腊、古罗马城市雕塑景观遗产奉为典范,表现重大社会题材,崇尚表现英雄精神,形式上追求严谨、庄重,富有激情。例如意大利的《祖国祭坛》,位于罗马市中心,修建于1911年,它是为纪念意大利独立和统一而建造的大型城市雕塑群景观,寓意深刻。